|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11

This version was saved 10 years, 10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Page history
Saved by 林家丞
on June 30, 2013 at 9:57:16 pm
 

徐智俊   桐花 桐花幾月開?從油桐花看台灣的客家認同的實現

 

 

        這十年來,『開得最大聲』的花朵,非油桐花莫屬,但是大家有注意到,其實是『油桐花祭』而非『油桐花季』,什麼原因呢?因為當初打造油桐花祭的『客委會』是希望能模仿『美濃黃蝶祭』,祭天祭地祭花,認同土地,而油桐花在中北部地區,開得特別好,特別是客家庄地區,為了強化台灣客家認同,就藉此四五月間,整合商業與人文藝術,退出最大的『客家嘉年華』!

       在過去,桐樹結子榨油,桐油的商業用途沒落以後,因為桐樹的樹質空泛,是便宜的木材,用來做木屐、火柴棒、課桌椅,甚至『段木』種木耳,沒人在意油桐花,經過十年問創打造以後,從樹到花,產值提升,更重要的是,『客人的花』開了,這個意像,對台灣族群信心提昇,以及多元族群鬆綁,有更殊勝的意義。

      桐花 桐花 現在開!去賞花吧,並好好欣賞多元的台灣文化!

 

  陳明章 油桐花新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7ZOPoYD0Q 

 


簡上仁,〈台灣民謠的再生和希望〉,讀後心得,許世賢

 

        本文作者指出民謠可以使人瞭解民族的特性,而歌曲最初的形式就是從民謠開始。傳統鄉土民謠象徵著音樂文化代代相傳的民族性、歷史性和傳統性;亦代表著當地居民的生活內涵,同時更是國家音樂風格與其精神的根基。

 

        目前對於臺灣民謠的發揚管道有十一種:1.編撰台灣民謠資料或研究專書;2.由業餘傳統民謠歌者來傳唱;3.由職業歌星錄製唱片來傳播;4.由聲樂家來演唱;5.由民俗曲藝團體來推展;6.以器樂曲形式來呈現;7.作為學校裡的教材;8.以合唱形式來呈現;9.擴張曲調的衍生創作;10.擷取民謠的音樂元素創作新曲,並在當地進行實驗;11.以民謠歌劇形式來呈現。

 

        關於民謠的發楊方式,目前將民謠的曲調進行改寫的人極少,而將民謠融入現代歌曲的人亦不多,作者認為將民謠結合歌劇則是值得繼續努力的方向。

 

        此外,作者認為現今年輕人之所以對民謠不感興趣,主要是因為對於民謠抱有古老、舊時代產物的刻板印象。所以如何扭轉這種形象,讓民謠可以為現代人所能接受並因此盛行起來,是值得去加以深思的。

 

 


朱約信,〈我所知道的台語歌新潮流的二三事〉讀後心得       謝明道

 

        新台語歌運動1990年代在台灣發起的音樂運動。參與者提出新台灣歌的概念,推動使用母語(主要是台語,後期也加入其他語言,如客語、原住民語等)來進行新的音樂創作,希望能夠將新的音樂風格帶入,也希望能打破政治上以國語為尊的限制。1989年推出的專輯《抓狂歌》,被視為是這波音樂運動的起點。在流行音樂界,著名的參與者有陳明章朱約信林暐哲林強伍佰等人。後期的獨立樂團,如五月天等,深受這個運動的影響。

        1987年台灣的政治解嚴,似乎讓整個被壓抑許久的社會動力瞬間爆發開來,歌唱文化中台語歌所受到的長久桎梏,一張融合美國饒舌唸歌以及搖滾曲風的《抓狂歌》,似乎開啟了台語歌手源源不絕的創作動力。這張全部以台語演唱的專輯,不但曲風不同於以往台語歌曲所偏向的哀怨風格,歌詞方面更有別於過去台語歌中被大環境壓迫、被傳統觀念束縛、個人小情小愛的悲歡離合,第一首主打歌《台北帝國》寫出對台灣社會現象的嘲諷。家住台北偏遠東區的小學徒,每天除了工作外還得替師父洗內衣褲,內心對於前途感到徬徨。沒想到二次戰後在美援的幫助下,台灣的經濟得以起飛,造就了小學徒的身家莫名暴漲,成為名符其實的「田僑仔」。名下有五十間房屋,49間收來的房租就已經需要請會計師來協助管理,甚至妄想請成龍和藍波來當保鑣,嘲諷暴發戶的「擺闊」心態,手段新穎。

        林強一曲向前行》更造成街頭巷尾人人琅琅上口的「台語復興」現象。歌詞描寫一個鄉下來到台北的小孩所懷抱的成功夢想,不管踏出的這一步風險如何,已經等不及要長大的主角勇敢承擔任何後果,並祈求家鄉的長輩的原諒,因為這一趟為了實踐自己的台北夢不知要耗去多少青春歲月,無法陪伴在旁隨時盡孝。歌詞的最後卻透露主角對「台北不是我的家」的強烈懷疑,或許經過多年物質追求的生活,主角早已被資本主義的價值觀所洗腦,轉而對於花花世界的台北都會多所迷戀。

        陳明章的《下午的一齣戲》是充滿詩意的台語新作,下午的一場雷陣雨,讓歌仔戲台前的老伯們全跑去躲雨了,舞台上演出的陳三五娘,演員仍然賣命的演出,煙雨濛瀧中上演的豈止是陳三與五娘的愛情纏綿,更唱出了歌仔戲的漸漸沒落衰微。

        朱約信(就是豬頭皮)則以台大大氣研究所高材生的身分,投入所謂的「地下」音樂的詞曲創作。第一張專輯就有非常強烈的社會批判意味,《予汝知》反映當時解嚴之後的社會,對於過去歷史的真相卻無意進一步認識、理解,唱出了社會集體的自我閹割。對於萬年國會「死豬陣砧」的亂象,批判其為國家亂源「亂亂舞」。政府刻意遮掩執政的瑕疵,壟斷媒體資源對於一大堆「阿莎不魯、有空沒筍、有的沒的」政府缺失完全失去媒體監督功能,讓百姓每天「快樂的像一頭豬」。幾年之後,又發行另一張《鵝媽媽要出嫁》,將楊逵的小說中對於殖民強權的反抗精神融入歌曲之中。

        這一波的「新台語歌運動」,對於後來的歌手如:伍佰、陳昇、五月天等歌手或樂團的詞曲創作有一定的影響,讓台語歌曲風擺脫悲情曲調,融入更多現代搖滾音樂元素,甚至歌詞關懷的內容也更加廣闊,與社會運動互相呼應。

 


黃國超,〈1970 年代另類「校園歌曲」的喧囂:山地歌曲與救國團康樂歌唱的音樂政治〉讀後心得  吳庭宇

 

       1970年代台灣出現「唱自己的歌」運動,「中國現代民歌」、「淡江-夏潮路線民歌」以及新興唱片工業和校園歌曲的崛起,校園知識分子開始從非官方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建構自己介入通俗音樂生產和傳播的管道。而在這時候,執政者透過「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潤滑國家與青年兩造矛盾的關係。本文所探討的是,1970年代後流行病傳唱於台灣大專院校各社團至今,然卻缺乏檢視的「救國團團康歌曲」。

 

「團康文化」與救國團其實是密不可分的,藉由團康儀式,馴服學生,拔去其反動及理想主義,而讓學生沉浸於團體認同的滿足感,當時的救國團歌曲,基於蔣經國強調「新中國要蓬勃朝氣」,訴求生動活潑的救國團活動,便結合原住民歌舞元素,現在流傳諸多團康歌謠即是由山地歌曲翻譯轉化而來。在戒嚴時期,除了唱片公司和大眾傳播媒體外,此種方式亦是當年校園內重要娛樂活動的傳播管道。

 

另外在當時各校園亦有「社會服務隊」的出現,原因在於在保釣運動、退出聯合國後,青年呼籲回歸現實,對大眾和勞工的關懷化為實際行動,在當時學潮降溫之際,蔣經國接手各類社會服務團,透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軍警單位,共同協助及監督社會服務活動,欲將學生的熱情,導向無害性的「純服務」或康樂性活動,企圖擺脫學生挖掘「社會問題」,遂此各大學乃將各種社團服務項目加以制度化、名目化,且只強調「服務」。各部落傳唱的簡單易學的歌曲因此被帶回校園,成為突顯社團自我屬性的手段之一,建構並強化了學生們對山地的情感認同。1980 年代,在原住民族人街頭抗爭的場合中,〈我們都是一家人〉這首歌曲將「原住民」正名運動所訴諸的「集體性」(一家人)賦予更廣泛的族群

政治意義,進而塑造為想像的政治共同體(imaged political community),即為最佳顯例。

 

從此研究得知,國民黨在意識到國內外局勢面臨撼動時,音樂做為政治權力的一種規訓方式,透過文化來薰陶塑造人民品味,建構認同以達到其統治手段,在歡樂的氛圍潛移著愛國與服從的認知,或許在這其中,我們可以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和長期以來族群階級較明確的狀態下,進一步探討「救國團」作為政府權力體制下運用的機構,在音樂之於的其他活動所運用的策略。此篇研究也開啟在民歌運動為人所知之於,另一股相對於民間由官方扶持成長的創作途徑,助於日後研究者深層了解當代脈絡。


台灣客家流行音樂之「西方三聖」- 吳盛智

 

 

前言:

 

影響台灣客家流行音樂三位住要音樂大師:吳盛智、涂敏恆和林子淵。

最重要的是吳盛智。

 

吳盛智生平  

出生日期.1944年(民國33年)11月12日. 卒年. 1983年(民國72年)12月21日. 出生地.

苗栗縣大湖鄉大寮村竹高屋. 

 

        吳盛智是苗栗縣大湖鄉大寮村人,後來居住在台北民生東路,民國33年生,吳盛智原是熱門歌曲的歌手,乃陽光合唱團的主唱兼吉他手。他以來自苗栗大湖的農村,投身熱門歌壇,其精勘的吉他演奏技巧,與獨樹一格的唱腔,奠定了他在熱門歌壇的地位,在國內及星馬等地均受好評。然而,吳盛智不以躋身熱門歌手為滿足,除用功進修外,並毅然轉行加入編曲與作曲的行列,進步神速,普受唱片業的囑目。

 

        其實,吳盛智剛從小學畢業,已經能彈得一手好吉他,初中先後念了兩所台中一中與大湖中學,高中念了一半沒畢業就告別了學生生涯,十九歲時參加了台北蘆州的九三康樂隊,開始彈唱生涯。退伍之後參加了著名的陽光合唱團,專唱西洋歌曲,尤其對湯姆瓊斯的歌,他模仿得唯妙唯肖,幾可亂真。一九七二年與妻子小玉結婚,育有一子一女。在新加坡演期間,吳盛智受到作家紀利男的影響,開始從事編曲作曲的工作。

 

       就在從事編曲作曲的同時,吳盛智有了唱自己歌的想法,漸漸英文歌曲少唱了,從國語歌曲的編曲演唱,更與好友涂敏恆等回歸到客家歌曲的創作上,吳盛智開始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吳盛治並曾許下心願,將為全球的客家人製作一張純創作的客家歌曲唱片,唉呀!可惜啊!吳盛智正如火如荼創作客家歌曲的時候,不幸於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五發生車禍,

二十一日不治身亡,享年三十九歲。

 

【吳盛智的客家歌曲】

 

         與吳盛智有關的客家歌曲,至今發行在唱片中的共有二十首(如附表)。其中比較早的一首歌是由池秋美唱紅的「崖系中國人」,是吳盛製作曲、涂敏恆作詞、歌林唱片公司出版,記得當時街坊鄰居在收音機中聽到池秋美唱的客家歌,都奔走相告,好像發生了什麼重大事情一樣,之後吳盛智本人也錄唱「崖系中國人」在四海唱片公司發,另外在中壢的吉聲影視音公司把「崖系中國人」改成「崖系客家人」重新錄唱發行。其實,吳盛智的客家歌曲中最有震憾力的那非「無緣」莫屬了,除了做為當時陽光客家民謠專輯的主題外,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雲門舞集」公演舞碼「我的鄉愁,我的歌」中被選為配樂歌曲,甚致於「無緣」這首歌,先後有許多成名的歌手翻唱,如黃連煜、陳志明、侯孝賢,林生祥等人,「無緣」是由吳盛智作曲、呂金守作詞、吳盛智本人演唱,中壢的全成音樂有限公司發行(當時是向皇冠唱片公司購買的)。

 

       除了「崖系中國人」、「無緣」之外,還有「濃膠膠」也是頗受歡迎的一首歌曲,一九九七年林生祥的「過莊尋聊」觀子音樂坑的客家莊巡迴演唱,把「濃膠膠」唱的很動感,是非常適合跳舞的一首歌曲,而林生祥還稱「濃膠膠」是八十年代的饒舌客家音樂。

 

     吳盛智除唱創作歌曲之外,也有把傳統的客家歌曲新唱,如摘茶歌、問卜、跳月古人調、美濃調、桃花開、十八相送、山歌、十朝歌、桃花過渡等九首。

 

    吳盛智離世後,遺有幾首未發表過的客家歌曲,是由吳盛智作曲,涂敏恆作詞,於一九八七

年時經好友涂敏恆幫忙把遺作發表了,那就是由魏海珊及涂敏恆所主唱的「愛你在心中」、「初戀印象」、「此愛綿綿」、「高速公路」等,由四海唱片公司發行。後來又有一首「殺忙正會出頭天」是由林展逸所主唱,吉聲影視音公司發行。

 

     本來與吳盛智有關的客家歌曲只有十九首,然而漢興唱片公司在一九九一年發行的「不一樣的人」專輯中,有一首「共下飛」是黃連煜作詞作曲,蔡孟甫演唱,是一首紀念吳盛智的歌曲。話說成名之前的黃連煜,在台北書店閒逛時,買了一卷吳盛智的「無緣」專輯,感覺吳盛智作客家歌曲很大膽,從此與吳盛智成為心靈朋友,之後即用夢境來解釋這段交情,寫下了這首「共下飛」。

 

【Neuˊ gaˇ gaˇ】濃膠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4ferAdCZTE

 

怨嘆自家,當初恁傻,討到個懶嫲,

 

真會罵話,肚量又差,逐擺就同吾冤家。

 

只有今夜,朋友來約束,招吾上酒家;

 

佢就醋桶、醋桶、桶、桶、桶、桶、爆炸了,

 

摝(luk)到濃膠膠。 

 

做個男人,出外打拚,難免夜回家。

 

佢就電話打上打下,家家就去調查。

 

只有今夜,朋友來約束,喊吾等酒家;

 

佢就醋桶、醋桶、桶、桶、桶、桶、爆炸了,

 

摝(luk)到濃膠膠。

 

 

進退兩難,已經成家,看破愛讓她。

 

橫架直架隨在佢啦,公婆毋係別儕。

 

只有今夜,朋友來約束,招吾上酒家;

 

佢就醋桶、醋桶、桶、桶、桶、桶、爆炸了,

 

摝(luk)到濃膠膠。

 


台語歌之心得,林家丞

 

台語歌在現代的臺灣佔有一席之地,無論是江蕙的音樂、謝金燕的舞曲,都代表著臺灣台語歌的文化流傳。以往的台語歌以控訴時代背景為主軸,像鄧雨賢創作的「雨夜花」、「望春風」等,雖然歌詞上並無直接表達,但其歌詞被後卻有極大的反抗因子存在,日本殖民政府的蠻恨,使得當時許多音樂以控訴當代社會為主。

而到了六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有「孤女的願望」一曲,描述鄉下的年輕人要到都市打拼,時代轉而邁入現代後,台語歌時常以「情與愛」為主,帶表人物為江蕙,時常唱出都會女子的辛酸淚,但到了九0年代以後,多以婦女的心聲為主。謝金燕早期以抒情台語歌為主,但轉型之後以電子舞曲為主,而今年六月更是推出「姐姐」一曲,使得謝金燕轉向台語偶像派。

這些台語歌在每個時代代表不一樣的社會環境,由早期的將控訴帶入歌曲,到中期以都會人為心聲的血淚史,到近期以流行音樂為主軸,種種變化也象徵整個時空脈絡的不同,由這些不同帶領音樂聽者走向不同的領域。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