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101學年度第2學期課程綱要
一、課程基本資料
|
課程代碼
|
TCM1018
|
課程名稱
|
台灣人文思想與文化史
|
英文課名
|
Humanist Thoughts and Taiwan Cultural History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總學分數
|
3學分
|
每週授課
時數
|
3
|
開課班級
|
碩班
|
先修課程
|
無
|
課程簡介
|
本課程將從人文思想史與文化史的角度,將台灣做為一個學術研究的主體,將台灣的島嶼空間、住民及其文化,以新史學與第三文化為角度,不同的角度去整理及建構,創造新的論述空間,帶領研究生進行具有可操作性研究創發。在人文思想史方面,會以族群文化、語言文化及歷史文本的重新解讀為主,加上具有歷史存續意識的民間文化,在文化史方面,會以文明發展、器物、電影、戲劇、歌謠、宗教、藝術等,做為研究題材,提供分析觀點,發展研究主題,研讀經典名著,使研究生具有開發議題,尋找新研究材料的能力。
|
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可自行增列)
|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
1
|
本課程將在協商後以本土語言及國際語言進行,並且使用多語材料,強調多元文化傳承變遷,並以殖民及移民的觀點,用跨國比較及跨語言比較為方法,提高研究生的轉化能力。
|
□1-1瞭解臺灣語言的內涵
□1-2瞭解台灣多元文化的傳承與變遷
□1-3瞭解台灣文學史的發展
□1-4以殖民及移民的觀點瞭解台灣文化、語言及文學
□1-5具有跨國或跨語言的比較能力
□1-6 將台灣文化、語言及文學轉化為母語教學、鄉土教學或是國際交流與跨文化翻譯的活動
|
2
|
本課程強調研究生的具體研究能力,使用各種文獻及資料庫,並且運用三種以上的語言,用於文獻及田野考察,並分析組織,成為具體的研究成果。
|
□2-1具有使用檔案、文獻、文本的能力
□2-2具有使用數位資料庫的能力
□2-3具有三種以上的語言能力(中文、英文、日文、台語、客語、原住民語言)
□2-4將多語能力應用於文獻、數位資料庫查詢、或是田野調查
□2-5具有分析、組織、書寫能力,將資料轉化為論文、簡報、調查報告
□2-6具有推廣與行銷能力,能將工作成果普及
|
3
|
本課程將以「第三文化」的角度,協助研究生發展多元文化的分析與反省能力。
|
□3-1具有多元文化適應能力
□3-2具有專業反思能力
|
4
|
本課程將使學生學習尊重學術倫理及發展具有主體性的研究新視野。
|
□4-1尊重學術倫理與智慧財產權
□4-2對台灣語言、文化、文學的主體性具有使命感與承諾。何謂台灣主體性,抱持開放、多元、尊重的態度,以理性和平方式與社會
各界溝通,廣納各方意見
|
|
|
|
|
|
|
二、教學大綱(任課教師可異動部分)
授課教師
|
楊聰榮
|
教學進度與主題(可說明每週進度)
|
思想史: 01.古典主義 02.後殖主義 03.認同主義國族主義 04.自由主義 05.社會主義 06.改革主義 07.本土主義 08.台獨主義 09.民主主義 10.保守主義 11.亞洲主義全球主義 12.制憲主義 13.司改主義 人權轉型勞工14.教改主義環保 15.社區主義婦女同志 16.族群主義 17.地域主義 18.後現主義
文化史: 01.族群文化福佬文化客家文化原住民文化 02.族群文化外省文化新住民文化 03.傳統文化宗族文化歷史文化傳統文化 04.身體文化生活史身體史文化記憶性別文化 05.電影文化台語片記錄片文藝片新浪潮 06.儀式文化祭孔生命儀式葬禮 07.祭典文化陣頭八家將電子花車 08.語言文化客語運動台語運動原住民語言運動新住民語言運動 09.展演文化布袋戲歌仔戲 10.戲劇文化雲門雅音小集表演工作坊 11.歌唱文化校園民歌台語歌客語歌 12.物質文化工藝物產 13.文化政治文化創意文化資產文化機構博物館社教中心 14.飲食文化咖啡紅茶米食 15.藝術文化美術書法音樂 16.建築文化日式閩南歐式民國式 17.空間文化自然文化生態文化 18.宗教文化
|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