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18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9 years, 11 months ago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語文學系 101學年度第2學期課程
 課程名稱 

 

台灣人文思想與文化史


 英文課名  Humanist Thoughts and Taiwan Cultural History
 授課老師  楊聰榮

 

本週主題:課程簡介 

 

01.古典主義 馬偕 李春生 林獻堂

01.族群文化 福佬文化 客家文化 原住民文化

 

 

 

 

 

劉豐榮,〈現代與後現代藝術觀點對台灣藝術理論與創作研究之意涵〉,讀後筆記,許世賢

 

        「現代主義」的基本信念在透過理性與科學知識即可能達成進步,真正的知識使人類的領域跨越自然而且提供我們物質的豐盛。「現代藝術」則是指十九世紀末開始藝術的進步與發展,其中包含了形式主義(formalism)與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這兩大部分。

 

        「現代藝術精英主義」涉及了現代藝術中前衛派(the avant-garde)觀點,主要是在建構新的形式以期帶動社會的進步。

 

        現代藝術觀點之傾向:(1)藝術是可以與實際生活脫離的;(2)支持抽象的藝術風格與形式;(3)藝術作品是帶有藝術家的情緒在內;(4)藝術家是具有啟發性的洞察者,時常至往後才為世人所接受。

 

        後現代藝術觀點之傾向:(1)批判與反對「個人」與「真理」的存在;(2)反對所謂「合理性」的存在觀;(3)試圖模糊藝術與生活的界線;(4)藝術家的個人風格與形式不具重要性;(5)藝術作品中不該帶有藝術家的情緒在其中;(6)藝術家在其作品中不無任何的角色意義,作品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台灣的現代藝術家無論是採用現代主義或者是後現代主義的理論在進行創作時,都不應該直接的全盤接受,自我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中國傳統的儒家人文主義美學、禪美學與西方的現代主義以及後現代主義的理論是可以加以揉合的,所以台灣的現代藝術家除了採用西方的藝術理論之外,亦應該結合中國的傳統理論,以形成台灣自有的特色。

 


〈乙未之際的臺灣天主教-以傳教員張德潤為中心〉讀後心得    吳庭宇

 

本文以傳教員張德潤出發,一窺乙未割台後台灣天主教的遭遇以及衝擊。張德潤到底是誰,歷史上並未有正確的紀載,因此到底是否有這個人,抑或誤植他人姓名,無法得知。而從關於談論張德潤的文書紀錄中可了解,百姓因戰爭致生命財產做損失,但作為基督徒,其信徒身分易招致交戰兩端懷疑。甲午之戰後,清朝戰敗,台灣割讓,台人不願受日本統治,起義反抗不斷。當時外國傳教士對於日本進入台灣殖民頗受期待,期望擺脫清廷腐敗統治,但又必須避開反日軍的報復,在此狀況下,迫害連連更往論傳教的可能性。綜而言之,傳教看是以和平教化的手段,透過醫療衛生教育進行宣教或傳揚文化的方式之一,然而在紛亂的戰況下,看似是宗教傳播的良機,然而事實上卻往往造成人員及財物的損失,甚至造成宗難以回復的傷害。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